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叔湘讲堂”正式开讲,李宇明教授作为首场嘉宾作学术报告。
李宇明教授
“叔湘讲堂”以语言研究所已故老所长、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名字命名。作为新中国现代汉语研究最重要的实践者之一,吕叔湘先生始终坚守“语言研究服务人民”宗旨,为新中国语言文字政策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小学语文教育、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标准化倾洒了毕生心血,其崇高的学术风范至今仍激励着广大语言学工作者不断勇攀学术高峰。在2025年语言研究所建所75周年之际,所党委郑重决定,将研究所举办的高层次学术报告会定名为“叔湘讲堂”,旨在传承求真务实的学风,弘扬“语言研究服务人民”的宗旨,引领理论和学术创新。“叔湘讲堂”将聚焦语言学重大前沿领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具有理论、学术、范式创新意义的课题展开深度研讨,以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理论发展,引领中国特色语言学“三大体系”建设。
李宇明教授指出,语言是破除交流壁垒、促进社会融合的基础性工具,在推动社会沟通无障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体系与精准完善的语言服务能力为现代社会实现信息普惠提供了坚实保障。在题为“促进社会沟通无障碍”的报告中,李宇明教授全面梳理了“无障碍社会”理念的缘起和发展;并从语言规划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条分缕析地介绍了我国“沟通无障碍”社会建设进行的主要工作(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开展精准语言服务,发展外文教育、海外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促进数智技术进步和全民数智教育);呼吁语言学工作者要深刻认识语言在人类认知建构、社会协作、文明演进中所起的“脚手架”作用,关注社会需求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不断寻找学术“靶点”,充分发挥语言学的社会功能。
李宇明教授特别强调,语言学是主要研究语言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其研究视野应涵盖人类全程、社会全域,并贯穿个体一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为我国语言学事业作出了“功可勒石”的重要贡献,积累了大量“领袖型”的学术资源,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他期待语言研究所继续发挥国家语言学事业的“旗舰”作用,带领我国语言学界为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语言问题、帮助国家获取语言学“红利”作出新贡献。
李宇明教授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引发了全所同志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共鸣。首场“叔湘讲堂”由语言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王锋研究员主持。语言所近90名在职人员聆听了报告。
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