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音简表》
麦耘 编著
出版时间:2025-6
编者简介
麦耘,师从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教授学习音韵学和方言学,1985年取得硕士学位。1985年至1997年就职于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1998年转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99年晋升教授,2001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3年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研究员、《方言》季刊主编。2020年退休。2021年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返聘至今。
麦耘在近代音系研究方面有自己的贡献。与前人比,为二等开口另立一个介音;为《中原音韵》立了三个收字很少的韵母;为《蒙古字韵》四等立了摩擦介音;为《蒙古字韵》声母的“清浊颠倒”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等等。
内容简介
本书把近代音系化成表格。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对近代音系的简介,分介音、声母、韵母,主要介绍《中原音韵》和《蒙古字韵》中的各个问题,并就两者的差异和它们各自所代表的不同音系做了分析。由于学界对《蒙古字韵》研究较少,故对《蒙古字韵》介绍得略多一些。下编是表格,根据《中原音韵》,分成50个带介音的韵母(比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研究》所分多2个),用《韵略易通》“早梅诗”并据《中原音韵》增一“仰”母为21声母,取《中原音韵》常用字,并据《蒙古字韵》《韵略易通》《中州音韵》等补足《中原音韵》漏收的常用字,注上《蒙古字韵》的八思巴字注音,尤其是《蒙古字韵》有而《中原音韵》所无的三、四等字对立亦用虚线隔开,以见其不同。上海交通大学郑伟教授为之作序。
目录
后记
寫這本小書的起因,是幾年前在調查、研究官話方言的時候,有感於因爲缺乏近代音的參照,只能從《切韻》音系映射現代官話,有時候會出現一些麻煩的手續。譬如說江韻系,它在《切韻》裏是開口,而舌齒音到了現代官話變合口,陽韻系的莊組也變了合口,說明起來就很囉嗦。如果用《中原音韻》做比較,那根本就不需要説。又譬如,止攝知系聲母字在官话裹除了混爲一體以外,還有兩種分佈,中原、膠遼等官話是一種,南方官話是另外一種,用《中原音韻》類型和《蒙古字韻》類型來比對,就最合適不過了。
於是,我在一次方言學的學術會議上提到,當前方言學界缺少一套用近代音系來調查方言的表格,尤其是對官話(及晉語)方言適用的表格,並且拿羅福騰先生用《中原音韻》作爲參照系來研究山東官話的成功例子作反襯。當時就有一位學者說:那就由你來做這樣的表格吧!受到了鼓勵,後來我就真的做了這樣的一套表格,散發給方言學界的同仁們。不過,當時做得比較粗疏,也难免有一些錯訛,音系説明部分就更是簡陋得可以。2021年初,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退休,所想的第一件,就是把這件事做起來。後來返聘到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因各種事務,拖拉了一段時間,一直到前幾個月才終於完稿。回過頭來看,雖然自己對近代音有一些想法,但也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梳理,遠稱不上是有深度的研究;不過做了這一趟,還是讓我感覺到,對近代音系的整理,不僅對方言調查和研究有用,對漢語語音史研究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以下是致謝。
頭一個要謝的是沚齋(陳永正)先生。陳公是著名的書法家,可對我來說,他更是知心的老友。很早我就想,將來若能出書、且有資格自己倩人题簽,一定是陳公的大筆。這一回是如願了。陳公的字,我要用“大氣”二字來評價。以後再出書,還是要請他。
要感謝中西書局張榮先生和编輯郎晶晶女士。張總對出版語言學著作特别热心,曾經不止一次主動跟我約稿,而我又手頭無“糧”,弄得挺不好意思。以後得治一治這懶骨頭了!一笑。這書裹古怪符號挺多,得虧小郎人仔細。再一次謝謝她!
還要感謝的是,返聘我的江蘇師範大學出資來出版這本書。江蘇師大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近些年來特聘了好些退休的語言學家,這對江蘇師大自身的未来,對中國語言學的未來,都會是很有作用的。要爲江蘇師大語科院點個贊!
小書的序文是上海交通大學鄭偉教授寫的,寫得很好。這樣的年齡,這樣的水平,真令人艷羡!我謝謝他!
麥耘
二零二五年四月,風聲飄摇中
於京南之方城檻泉莊